醴陵市场服务网欢迎您!
当前位置:主页 > 政策文件
地方文化是基层治理的人文底色润养了当地睦邻友善的淳朴民风
信息来源:原创 发布机构:最新更新 发布日期: 2023-12-29 09:57 浏览次数:
  醴陵市沈潭鎮地處湘贛交界,有著「日出沈潭紅勝火,魚鷹烏蓬鳴鐵河」的盛譽。兩省村民在此「共飲一灣水,共植一丘田」,碰頭互道「老表」,方言習俗相通。從地輿概括來看,沈潭鎮像是湖南的一只「手」,親熱地挽住了江西。
  
  每當遇上集鎮「趕集日」,沈潭鎮信訪、民政、農業等部門就會主動上街「擺攤」。家住江西省萍鄉市麻山鎮的張華找到金牌調解員潘健,本來他與沈潭一家磚廠存在對立。潘健了解情況後,第一時間邀請當事人圍坐「恰茶」,這場跨省的糾紛最終在沈潭一間小屋裏達成了寬和。
  
  邊沿交界處往往撲朔迷離,沈潭卻能享一方安定,成為湘贛邊的一顆燦爛明珠,究其原因,除了當地政府管理有方,更是當地文明得到了充分傳承,並與時俱進地開展了新的時代內在。當地文明是底層管理的人文底色,潤養了當地睦鄰友善的憨厚民俗。
  
  見賢思齊 古今對話早在清朝年間,舉人陳鐘山在沈潭萬壽宮古戲臺的匾額上題了「學好樣」三個字。「戲臺上演繹的故事裏有好人,也有壞人,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們都來學好樣、做好人吧!」先賢的願望得以實現,「學好樣」已經成為了當地人數百年以來的精力圖騰。
  
  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崇,穿過時光的長廊,仍舊生生不息。「學好樣」的傳奇故事,被後人搬進了「美田橋家風館」。在這座青瓦白墻的小館裏,原創歌曲《學好樣 做好人》的旋律縈繞在耳,一起展出的還有春鑼、儺面儺廟儺舞等湘贛邊特色非物質文明遺產。美田橋村書記漆國華驕傲地介紹:「家風館的人氣很旺,經常有學校安排少年兒童們來觀賞學習,『學好樣』已經成為特色文明品牌,未來還要走出湘贛,走向全國!」
  
  熱血傳承 心憂天下沈潭鎮的文明底色,還根源於紅色基因的傳承。這座小鎮走出了開國將軍劉文學、巾幗英雄易湘蘇、軍事少將王道相等一大批仁人誌士,當地人從未忘記「精忠報國,耕讀傳家」的祖訓家規,積極修建了湘贛邊革命烈士留念園、三星裏革命烈士留念碑、三星裏「熱血人文」陳設廳等紅色陣地,現已成為當地德育教化、村民交流合作的精力家園。
  
  先賢的「公心」得以傳承,沈潭村民拉起了兩支引人註目的「馬甲隊伍」。一支是由「五老」鄉賢、青年學生自發組建的「『紅馬甲』文明服務隊」,在烈士陵園、家風館承擔著解說使命。待到夜幕降臨,另一支由各村黨員群眾組成的「『綠馬甲』摩托車隊」便出發了。吳飛霞是其間十分亮眼的女騎手之一,她白日是幼兒園教師,培育祖國未來的希望;晚上是騎行誌願者,守護一方社區的安全。
  
  逆風昂揚 苔花綻放近年來,沈潭當地文明與時俱進,開展了「苔花精力」等新內在,並用文明「軟實力」不斷賦能「硬實力」。鎮長歐智文表示:「沈潭鎮曾是醴陵面積最小、人口最少、財力最弱的城鎮之一,正是由於幹部群眾齊心協力,以『苔花如米小,也學牡丹開』的精力,修繕基礎設施、引入優質企業、打造文旅項目,按下了產業開展的『快進鍵』。沈潭鎮從稅收墊底的『透明』小鎮,一躍成為醴陵經濟開展的第一梯隊,並以蓬勃之勢持續發力。」
  
  地處偏遠、基礎薄弱的城鎮何以破局?沈潭鎮的成功經驗或可資借鑒。這座湘贛邊境小鎮錘煉本身特色,依托德治、深化善治,以文明賦能村莊振興,繪就了一幅調和美麗的畫卷。
 

Copyright © 2002-2016 醴陵市场服务网 http://www.llsscfwzx.org.cn/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